创新驱动 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公司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重大技术攻关,打造人才高地,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电网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支撑。
6月18日,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仿线千伏输电通道自动切备装置控制策略检测验证,全面深入检视该型设备控制策略有效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提升兰州核心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
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在新能源监测设备检定校准分基地对电动车充电桩做试验测试
公司秉持系统布局、逐步完善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实验室能力建设投入,筹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试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电网公司级、甘肃省级等各层面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电科院共建新型电力系统碳评估实验室甘肃分中心,与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共建能源电力规划实验室甘肃分中心,同时,成立甘肃省电力人工智能行业技术中心,通过整合优化各级实验室建设,全方面提升电网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公司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营造创新氛围。4月11日,由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2024年第一批总部科技项目“考虑恶劣气象的大规模风光储基地群协调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启动会在兰召开。该项目将聚焦突破面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多时空尺度气象预报预警、恶劣天气下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安全防御和优化调度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高质量研究,提升新能源基地抵御恶劣气象的水平,提高电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今年以来,公司紧扣重点领域和一线创新立项科技项目,实施梯级储备和紧急立项,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今年参与“1025专项”1项,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省重大专项、省重点项目各1项,积极参与“2030专项”申报。
7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七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第四赛区区域赛在兰州举办,公司《推陈“储新”—适应双边市场的规模化新型储能综合利用及协同调控系统》等10个项目参赛,充分展示青年创新创效活力。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也是主力。公司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努力培育颠覆性技术成果,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在新能源功率预测、电网故障防御、设备监测与预警、电力系统仿真等前沿领域持续创新,成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小飞人+无人机”作业新工法、深基坑一体化装置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竞相迸发,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6月,在“陇企之光”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果展上,公司展出127项创新成果产品,“发储合一”电动张力机、“安全小哨兵”、多功能备用开关存放柜、双分裂导线电动飞车等成果一一亮相,充分体现公司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
此外,公司积极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公司44项创新成果申报国网公司第一批电商化推广应用项目,在“陇企之光”成果展上签署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合作协议12份,至2025年合作意向总金额达1亿元以上,将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
5月11日,公司公布了2024年新评选的三级专家人才,通过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机制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
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人员对祁连换流站阀厅内瓷支柱绝缘子振动声学探伤结果进行分析
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了有目标、有抓手、可督导、可评价的体系化人才培养方案,覆盖了从能力目标规划到知识体系搭建,从现场日常培养到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从入职员工成长到青年专家作用发挥,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此外,公司鼓励员工热情参加学术交流、技术研讨等活动,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依托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公司成功举办2024年甘肃省学术年会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5位院士、35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成功案例和发展经验,提出了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建议。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才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公司注重将实践锻炼与项目驱动相结合,通过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实践活动,提升员工的实战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先后涌现出了韩自奋、蒋嫔、周强等扎根一线的科技人才。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三大工程”,优化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持续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高端人才和一线员工倾斜,加大对科技骨干、各级专家人才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力度,鼓励科技人才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和“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人才涌动也带来了知识产权的量质齐升。今年以来,公司申报发明专利76件,授权发明专利103件。成功牵头立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参与国网企标9项,为公司和电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