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杏彩登录页面官方网站_登陆注册线路生产厂家,专注于聚脲喷涂机,高压聚氨酯发泡机设备,聚氨酯喷涂机设备定制设计。

7*24小时全国热线:

15269167038

科技支黔:不仅是脱贫致富

时间: 2025-10-12 06:54:36 |   作者: 聚氨酯喷涂设备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丰收年,西部的贵州处处桃红梨白、葡萄满架,百业兴旺。田间枝头沉甸甸的果实终于横扫初春凝冻残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8月28日,中科院科技支黔工程(一期)结题验收会和科技支黔项目第二期申报对接会同期在贵阳召开。会上,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昆明分院、贵州省科技厅对6个支黔项目进行了验收,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这些项目执行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农业局的领导专程赶来表达当地老百姓对中科院的感激。与他们对口的项目组科研人员,三年来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吃住在一起,风里来雨里去,手把手为他们培训了一批批现代新型农民,成了农民心中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这位局长在会上用数字说明了项目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仅无公害标准化蔬菜一项,大方县6000多农户就有2500多户从中受益,2000多人因此脱贫。

  三年前,为推动与贵州省的科学技术合作,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决定自2005年起设立科技支黔工程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经费实施科技支黔工程,支黔工程围绕贵州省的资源特点和科技需求。

  专项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扶贫和人才教育培训等3个方面,集结精干科技力量与贵州省所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结对子,开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帮扶。项目涉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特色产业等多个科技领域。

  很快,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批准立项7个研究所承担的11个支黔项目分别在贵州的8家企业和12家其他单位启动实施。

  三年攻坚,进入2008年后,在中科院7个研究所的60余名科研人员与贵州省合作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20家单位一起努力下,科技支黔工程建设项目在贵州一些地区和公司开始显现成效。“科技扶贫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中低产田土改良与旱作农业及优质水产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开发”、“400kN超高强度悬式瓷绝缘子”、“牛、羊胚胎移植中心”、“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与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业化超临界CO2萃取设备GMP实施示范工程”等5个合作项目,成功将中科院的技术成果转移和转化,使贵州新增产值18050万元,实现利税2405.4万元。

  为贵州地方企业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贵州省地方政府更愿意看到的长远利益。科技支黔工程的一批项目,如“海绵钛生产中SiCl4废弃物的回收及综合利用”、“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生产技术中试”、“贵州主要中药GAP种植、活性成分筛选及品质衡量准则”等项目,通过院地科学技术人员的联合研发和成果应用,为贵州合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产品展露出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良好的市场前景。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说:“工业化超临界CO2萃取设备GMP实施示范工程”项目将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技术在乌江机电进行了成功的工业性转化,3年来,科研人员完成了300L×2超临界萃取设备的规模化工艺设计,共为公司实现新增出售的收益达6562万元。不仅如此,科技的注入让他们的产品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的价值观赢得地方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高度评价。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说:“科技支黔工程使中科院与贵州省的科学技术合作具体而富有成效,以项目的实施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证明科技支黔支到了实处。”

  支黔项目启动之初,为保证科技支黔工程的有效实施,中科院与贵州省政府共同成立了院省合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几方共同组成的科技支黔工程办公室,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沟通,开展多边协调,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为项目的有序开展埋下了坚固基石。

  日前,中科院组织的支黔工程评估团一行来到贵州毕节市高原电瓷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了300、400kN瓷绝缘子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1985年,同志曾视察过该厂,并对该厂的改造和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高原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对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深表感激,他们多年来在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人才教育培训上给予了无私援助。他说,科技力量的注入,是他们在竞争中起死回生的关键。

  两年来,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完成400kN图纸设计和绘制的基础上,按生产的基本工艺为高原电磁公司的新产品做了一次次相关生产设备核心技术的改造,使得400kN超高强度悬式瓷绝缘子在2008年顺利生产并很快赢得市场青睐,企业新增产值3430万元。不但使超高强度绝缘子国产化成为可能,还为不断扩容的“西电东送”超远程、高吨位电力输送线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8年2月,科技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李学勇考察该项目时充分肯定了中科院这种产学研合作方式,他说:“在如此艰苦的地方能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太不容易了。”

  长期以来,技术人才的短缺是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合作企业和单位培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从一开始就成为科技支黔工程的重点。

  为此,支黔工程各项目启动后,中科院科学技术人员就联合合作单位以定向培养研究生、培养地方和企业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方式,采用传帮带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等手段,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支自己的专业方面技术队伍。到目前为止,科技支黔工程已为贵州省培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实用技术人员7684名。

  在毕节试验区的田间地头随便询问一个农民,都能说出一到两样自己从中科院科学技术人员那里学到的高产栽培技术,科技培训让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三年来,科技支黔工程为贵州搭建了一条科技成果与人才资源向企业转移的桥梁,促进了企业技术的迅速升级改造,一批企业还培育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下一步在市场上竞争做好了人才和技术上厚积薄发的储备。

  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张壮鑫表示,科技支黔项目专项资金充分的发挥了它抛砖引玉的引领作用,探索了一条在西部地区以项目为载体、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体、科学院技术引导将成熟技术集成转化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区域特色显著。

  科技支黔项目第二期申报对接会的召开,标志着中科院新一轮支持强度更大的科技支黔行动真正开始启动,12个研究所带来了40项科研项目与贵州地方相关单位和企业对接。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表示,科技支黔第二期的启动,是中科院对贵州科技富省战略的有力支持,是顺应贵州人民意愿的大好事,相信无论是贵州的工业还是农业,都能在这次合作中再一次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竞争力。

  科技支黔工程仍在向更纵深推进,科学院表示,将对支黔工程中实施效果好的项目进行滚动支持,使其做大做强,同时吸引更多东部研究所的成熟技术到西部转移转化。

新闻资讯


关注微信号
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电话联系